「2023全國輔導與諮商碩博士研究生學術研討會」論文錄取名單暨研討會議程
口頭發表
序號 |
論文名稱 |
作者 |
A1. |
原住民親密關係暴力復原力因素探究 |
孫右蓁、劉恬均、林嫚萱、刑志彬、田秀蘭 |
A2. |
原漢通婚之跨文化婚姻的挑戰與優勢 |
柯婕慧、夏允中 |
A3. |
儒家關係主義社會下的親子衝突 |
陳亭羽、郭靜璇、夏允中 |
A4. |
大學生之父母期待與生涯未定向之研究─以生涯自 我效能為中介、以自我分化為調節 |
林正譽、高珮庭、鄭伊婷、游東霖 |
A5. |
軍校生服從特質量表評量工具發展 |
許承宇、陳帝維、郭又甄 |
A6. |
大學生分手型態與分手調適之關係:以寬恕傾向為調節效果 |
陳彥霖、崔麗屏、黃雅蓮、林瑩茜 |
A7. |
心理劇主角經歷具象化之經驗歷程研究 |
侯瀚洋、游淑瑜 |
A8. |
臺灣性別平等教育課綱的演變與實施的困境及建議 |
羅雍瑜 |
A9. |
國中自閉症學生自我決策與轉銜之探討 |
沈詩涵、吳怡慧 |
A10. |
高中憂鬱症資優生接受諮商輔導之經驗探究 |
林上能 |
壁報發表-上半場
序號 |
論文名稱 |
作者 |
1 |
未成年同志諮商的倫理議題 |
楊喻雯、張曉佩 |
2 |
諮商督導關係、權力與倫理:實習生觀點 |
賴珮柔 |
3 |
以理情行為模式了解大學生對生活壓力事件之評估及因應策略 |
林昱辰、陳柏霖 |
4 |
青少年參與幫派經驗與生涯發展探究 |
莊皓婷、陳易芬 |
5 |
敘事取向團體諮商應用於高職生人際困擾之研究 |
陳盈妦 |
6 |
黃昏的殘影:高齡者遭性侵的倫理與法律議題之探討 |
張芷宣、張曉佩 |
7 |
駐校心理師面對家暴目睹兒少個案通報決策倫理困境之探討 |
蔡珊妮、張曉佩 |
8 |
台灣青少年使用中國社群媒體從眾行為之研究 |
杜沛霖、卓秀足 |
9 |
罹病焦慮症患者的諮商因應 |
鄒宜靜、李宜蓉 |
10 |
共依附特質與愛情關係滿意度研究-以愛情態度為中介變項 |
洪以琳、鄭凡宇 |
11 |
生涯猶豫特質大學生學職轉換歷程 |
黃靖雯、林蔚芳 |
12 |
年輕女性模特兒飲食失調自我調節經驗之敘事研究 |
張睿庭、林蔚芳 |
13 |
軍隊組織內心輔工作之倫理困境與因應策略 |
何冠廷 |
14 |
驗證自戀特質的三因子模型 |
陳約瑟、游錦雲 |
15 |
大學生人際依附風格與愛情關係適應之相關研究:以關係承諾為中介變項 |
李恬芳、游錦雲 |
16 |
目標導向量表分析:試題反應理論取向 |
李昕、黃宏宇 |
17 |
以因素分析考驗家庭動態資料庫之家庭價值觀量表信效度 |
何芷嫻、游錦雲 |
18 |
「逆境商數量表」對台灣大學生之預試 |
曾煒泰、卓紋君 |
19 |
現行司法精神鑑定制度的缺失與建議 |
王偉勳、許建中 |
20 |
觸法青少年自我概念之初探性分析 |
黃昱倫、蔡震邦 |
21 |
邊緣型人格障礙症之早期識別 |
潘汶翎、許建中 |
22 |
空巢中年與成年子女互動經驗探究 |
徐小涵 |
23 |
社會工作者的職業倦怠、希望感與求助之整合模式初探 |
吳思言、何語芩、姚育玲、陳亭妍、鄧巧瑩 |
24 |
自我功能對於職場疲勞之影響—以 45 歲以下台灣職場工作者為例 |
李權恩、曾瓊儀 |
25 |
國中專任輔導教師之專業認定探討 |
江慧敏、朱玓玟 |
26 |
以情緒調節為中介變項探討青少年親子衝突對退縮行為之影響 |
楊捷伃、鄭宇涵、游錦雲 |
壁報發表-下半場
序號 |
論文名稱 |
作者 |
27 |
燒燙傷顏損女性親密關係之經驗研究 |
林相妤、劉彥君 |
28 |
知覺社會支持在人際依附風格與分手調適間的中介效果 |
葉子丞、吳祐政 |
29 |
行動演劇用於提升師資生輔導實作知能之成效 |
張洧玲、蕭雁文 |
30 |
成年人感覺處理敏感性與心理健康關係之研究 |
殷楚涵 |
31 |
透過AI人工智能輔助自殺風險之評估-以D-card心情板為例 |
葉政勳 |
32 |
青少年時期受關係霸凌者於心理劇中的經驗歷程研究-以大學生為例 |
高佩瑜、游淑瑜 |
33 |
替代性創傷後成長與替代性復原力:文獻回顧與重要差異之探究 |
呂芷嫻、莊雅婷 |
34 |
以塔羅牌為媒介結合後現代敘事治療在諮商中的運用 |
劉佳汶 |
35 |
舞蹈治療團體之療效因子初探:文獻分析 |
楊佑婷、洪瑩慧 |
36 |
現實治療團體對提升領導階級者之領導能力、組織管理能力及組織效能之成效研究—以大學生為例 |
李文祥、丁原郁 |
37 |
身障青少年網路成癮之現象探討 |
林吟美、吳怡慧 |
38 |
跨領域專業背景入學學生首次諮商課程實習經驗探討 |
王月伶 |
39 |
實境中的互動經驗重構:與安置家園中與青少年在舞蹈敘事治療團體共舞經驗探究 |
黃湘婷、顏苡軒、洪瑩慧 |
40 |
從多元文化觀點探討台灣華人穆斯林諮商實務 |
黃寶萍 |
41 |
培訓中諮商員之探問類型和效果研究 |
蕭宏傑 |
42 |
新手父母親職效能量表的因素分析 |
朱永照、劉彥君 |
43 |
新定配偶適應量表的因素分析 |
朱永照、劉彥君 |
44 |
大學生分手方式對分手調適之影響:社會支持之調節作用 |
余政霖、趙映筑 |
45 |
以PPCT 模式解析反社會人格障礙症 |
汪家伊、劉彥君 |
46 |
初探育有泛自閉兒單親母親復原力之研究 |
吳芳淑、蔡素妙 |
47 |
治癒內在小孩:童年經驗對社交焦慮影響之初探 |
朱潣汮 |
48 |
軍職心理師倫理困境—「雙重效忠」之探討 |
許承宇 |
49 |
社會新鮮人之社會支持、結果預期、完美主義對工作滿意度之影響 |
蘇詠園、林蔚芳 |
50 |
階層制度中的權力與責任—國軍心輔人員「保密」倫理困境之探討 |
鄭稚翰 |
51 |
興奮劑相關藥物使用障礙症與藥愛文化之文獻分析研究 |
于子涵、劉彥君 |
52 |
使用路徑分析方法探討國小教師學校氣氛、工作壓力、教師自我效能感對工作滿意度之影響 |
吳敏華、游錦雲 |